我国北方地区冰雪资源丰富,黑龙江漠河、新疆阿勒泰、河北崇礼等地一直以来都是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日前,携程与中国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冰雪地图”。数据显示,在所有冰雪目的地中黑龙江在滑雪场数量中独占鳌头,川藏坐拥最多的自然雪景。在中国热门滑雪目的地城市中,哈尔滨搜索量稳居第一,而我国南方城市成都、广州的搜索量分别上涨了540%和298%。
数据显示,五年间,全国标准滑冰场馆数量从157家增加到388家,滑雪场总数从568座增加到770座。而广州、昆明、成都、重庆等南方传统的冰雪游客源地已经逐渐变成冰雪游目的地。
“从参与人次、消费规模、增长势头等各方面来看,我国冰雪旅游产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厉新建分析说,冰雪旅游不再局限于滑雪,还有观雪、戏雪,游客可以深度体验以冰雪为背景、融入更多跨界要素组合的创新产品和项目。
3.从“游客”到“留客”
高品质旅游潜力亟待深挖
案例:从山坡滑下,感受雪质软绵的雪道,观赏远处广袤的林海……独具特色的滑雪体验是吸引游客来到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原因之一。出乎很多游客意料的是,在景区中体验到的不仅是高品质的滑雪场,泡温泉、住林间小屋、参观中国冰雪文化博览馆等旅游产品让游客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我们不断丰富度假区的产品业态,从偏重景区游览向度假型产品转变。要让游客住下来,每天都有丰富的安排和体验。”曹德友表示,景区深挖周边资源,打造“旅游+文化”“旅游+科技”,通过不断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等方式,满足了广大游客对高品质冰雪旅游的期待。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2020年新认定的1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其中包括河北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等以冰雪旅游为主题的度假区,为游客冬季冰雪旅游提供了多样化、高质量的选择。
“冰雪旅游产业还呈现出发展模式度假化的趋势。”厉新建分析说,当下,冰雪旅游逐渐从旅游产品开发逐渐延展到目的地全域开发,冰雪旅游综合体、冰雪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逐步深化,从“流量”向“销量”、从“游客”向“留客”转换。
“融合地方特色的风俗、风情、风物,日益成为冰雪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厉新建表示,冰雪旅游除了向内深挖冰雪资源外,还要向周边资源要效益,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发展潜力。
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长春冰雪节……当下正值冰雪旅游旺季,各地的冰雪旅游节、冰雪旅游季系列活动陆续开启,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和民俗风情“争奇斗艳”。
祭湖、醒网、凿冰、撒网,观看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在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游客不仅能观看壮观的冬捕,还能体验冰雪风情,参与捕鱼作业,品尝关东美食。黑水·达古冰川冰雪旅游节、延吉国际冰雪旅游节等都成为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的窗口。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冰雪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仍然较为单一,许多度假区特色不鲜明,仍难以满足游客对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厉新建指出,目前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仍有产业链延伸不足、高质量发展不稳、世界性影响不够、季节性协同不高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涉及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提出“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出“支持新疆、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地区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推动了冰雪旅游产业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的目标开始战略性调整。《报告》指出,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从注重市场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更广泛游客参与、更多产品创新和更高的品质提升成为新时期冰雪旅游发展的重点。未来,冰雪旅游将朝着大众化、现代化、品质化、产业链化、标准化、全域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
2021“十大冰雪经典”名单
大雪时节采头冰
(黑龙江哈尔滨)
松江赏雾凇
(吉林省吉林)
元宵围火滚冰
(黑龙江木兰)
断桥赏残雪
(浙江杭州)
冰雪那达慕
(内蒙古呼伦贝尔)
冰灯游园会
(黑龙江哈尔滨)
什刹海溜冰
(北京)
查干湖冬捕
(吉林松原)
雪山下泡温泉
(四川海螺沟)
毛皮板滑雪
(新疆阿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