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分享到

校园赛事,何处发力(体育大看台)

2019-07-13 06: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世界大运会,给了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展现风采的大舞台,也让他们在国际大赛中得到了锻炼,更引领着校园体育赛事的发展。未来,要继续发力校园体育赛事,厚植校园体育文化土壤,让更多的竞技人才涌现,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

  第三十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渐入尾声,中国运动员在赛场顽强拼搏,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世界大运会作为全球大学生选手的竞技舞台,引领着校园体育赛事的发展。

 

  提升竞技水平

  虽然本届世界大运会,中国男篮没能小组出线,但来自北京大学的主教练张剑还是看到了积极的一面:“队员在与强队的较量中得到了锻炼。我们看到了在身体、战术素养、基本功、执行力上的差距。对将要走上职业赛场的队员来说,高强度的对抗对他们的帮助很大。”

  与强手在实战中交流、感受综合性大赛的氛围、应对赛场内外的各种状况,参加世界大运会,让大学生运动员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来自河北体育学院的康政国在参加男子10米气步枪比赛时,行李没有按时抵达,他只能借用队友的比赛服。“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好在我们身材差不多,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康政国最终获得第六名,还帮助中国队获得了该项目的团体金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运会,这样的经历对我锻炼价值很大,让我学会了如何冷静面对意外状况,积极调整状态。”

  能够参加世界大运会,对每一名运动员以及其所在学校都是一份荣誉,这也让世界大运会的选拔模式受到更多关注。“对学校的学科评估中,学生运动员的参赛情况是重要指标,因此很多学校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表示。

  参加本届世界大运会跆拳道和游泳项目的运动员,就是通过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近两年主办的赛事择优选派的。本届世界大运会,中国女足不但通过选拔赛选出了球员,还特意选调了一些学校的年轻教练。“我们希望年轻教练也能感受到综合性大赛的压力和强度,让他们学会如何为队员调整状态,帮助他们成长。”中国女足领队赵俊杰介绍。

  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申震表示,要通过高水平竞赛树立榜样,将体育文化辐射到更广阔的校园中去。“未来世界大运会的选拔和集训工作还要继续探索,‘塔尖’做好了,对校园体育的‘塔基’有很大的帮助。”

  带动学校参与

  本届世界大运会,中国男篮是以刚刚落幕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队为班底,而这个赛季CUBA的火爆也反映出校园赛事的活力和潜力。引入主客场制,创新市场开发计划,让CUBA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同样,大学生足球和排球联赛也都在上个赛季试水主客场制。“影响力和参与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赵俊杰说。

  “我们希望通过引入主客场制,以及校园三级联赛的搭建,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享受排球的乐趣。”本届世界大运会中国女排领队孙国民表示。

  赛事对一个项目在校园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击剑分会秘书长李兴林介绍,目前国内的青少年击剑赛事蓬勃发展,今年全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参赛人数超过860人,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的参赛学校超过40所。“如果将来击剑能成为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会让击剑运动在中学的发展更加迅猛,涌现出更多人才,同时也能让高校的选才面进一步扩大。”

  培养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校园成为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还会在校园里培育更为深厚、久远的体育文化。

  “我们要把赛事扩大成活动、节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申震说,“比如篮球、足球联赛,各支参赛队要结合学校的历史背景,提炼精神,确定队名、吉祥物和队徽,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在申震看来,校园赛事与职业赛事的一大区别在于观众群体的不同,“校园赛事的观众是学生、教师、家长和校友,因此在入场仪式、啦啦队的表演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上,都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最终通过赛事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发挥体育所蕴含的独特教育价值。”

  而高校篮球和足球联赛阳光组将普通大学生纳入竞赛体系,不但扩大了覆盖面,更提升了项目在校园里的受欢迎程度。“阳光组的比赛可以多设置奖项,不一定只有一个冠军。”钟秉枢建议,“还要通过赛制的创新,尽量安排水平相近的队伍较量,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