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禄: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在天津训练,训练场都是露天的。后来在桂林路36号边上选了一块地方,盖了一个草棚算是“室内”场地,觉得就很不错了。
后来贺老总担任国家体委主任,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毛主席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事业)慢慢就开展得比较好了。
雷声:竞技体育首先要有实力,实力不够肯定不能创造奇迹。对我们来说,累积好每一分实力,(在国际赛场)让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奏起,就是最好的为国争光。
老一辈运动员通常每年只有一次出国参赛机会,平时拿到国外的技术录像就天天看,反复研究。他们那时的信息量比我们现在少多了。现在出国参赛的机会比以前多很多,训练保障也比当年好了很多。随着协会改革的深入,各方面条件越来越专业到位,这也是国家实力的一种体现。
记者:代表国家出征,走上奥运赛场,看着国旗升起,那种荣誉感和自豪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内核。作为运动员,对爱国主义精神一定有很深刻的感受。
张长禄:我们当时的训练条件很艰苦,伙食就是一碗饭加一碗菜,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国家荣誉感。我们还自己创作了歌曲,“我们是热血的青年,随时响应祖国的召唤,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歌词唱的就是我们心中的信念,我觉得这些要传承下去。
雷声:我18岁第一次参加亚锦赛,觉得可以去为国争光,内心非常激动。拿了团体金牌,国歌响起时,真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张老先生那一代运动员一定比我们更加不容易。我觉得对现在的运动员来说,多知道这样的故事,也会更珍惜现在的条件,更努力地训练,用优异成绩去回报祖国和人民。
推进全民健身,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记者:新中国体育经过70年发展,成绩斐然。新时代吹响了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号角,体育的综合价值进一步凸显。两位眼中的中国体育有哪些变化?
张长禄:广播体操是新中国较早的全民健身项目,这对普及运动理念、建立运动习惯都有帮助。另一方面,以前我们想得更多的是为国争光、争金夺银,现在对于如何让老百姓受益想得更多,在全民健身方面做了很多实事。
现在篮球的发展势头就很好。如果是由小学、中学、大学这样一批批打上来就更好,基础会更扎实。
雷声:现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不管退役的还是现役的,都会选择到学校读书,这种趋势很好。学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开阔眼界,更好地阅读比赛,也可以让运动员在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我也有过迷茫期,后来到北大读书成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让我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体育本身是教育的一部分,除了身体上的锻炼,还是一种挫折教育。体育精神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不轻易放弃,这对每个人都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