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乙联赛“三箭齐发”:足球发展、城市展示、文化传承
原标题:足球发展、城市展示、文化传承——中乙联赛“三箭齐发”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公兵)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分为中超、中甲和中乙,中乙虽处职业联赛底端,却是三级体系重要基础。中乙还是业余联赛的旗帜和引领,是从业余联赛迈向职业联赛的首要和关键一步,更是培养足球人才、扩大足球人口的重要平台。同时,中乙在凝聚城市力量、打造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承上也有重要作用。
17日,中乙俱乐部所在城市支持俱乐部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中乙俱乐部及所在地政府等各方代表分享了足球发展经验,共商推动中乙良性、持续发展良策。
分享经验 共谋发展
中国足协特邀陕西省渭南市和广东省梅州市政府代表介绍当地政府支持俱乐部发展经验。
渭南市副市长高洁从加强政策制度保障、加强设施经费保障、积极承办重大赛事、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加强舆论宣传五个方面做了介绍。
她说:“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专项资金,用于足球运动发展。按照《陕西省群众足球三级联赛实施方案》要求,将公共足球场地建设纳入行政区城乡总体规划。”
2019年陕西大秦之水队升甲,主场设在渭南。为满足省内外广大球迷观赛需求,渭南市与西安火车站协商增开了“球迷共享火车”,设置球迷专列购票窗口。中甲联赛三轮过后,场均上座率为24516人,成为中甲赛场一道亮丽风景。
梅州市副市长张晨介绍,梅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足球作为振兴足球重要抓手,为职业俱乐部发展提供土地政策、激励资金、赛事服务、产业链等支持,并先后出台实施意见、足球改革方案、三年行动计划等13项政策文件,不断理顺足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足球事业发展。
具体而言,梅州尽力解决职业俱乐部用地指标,保障俱乐部基地、场地建设,为俱乐部扎根本土发展打好基础。政府还积极协调相关学校球场,供俱乐部成立初期过渡使用,解决了俱乐部起步期没有训练基地的困难。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表示,国家发改委始终坚定支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先后印发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和《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支持足球发展的重要规划,并加强督促落实。未来,在继续做好现有支持政策的基础上,还将研究通过“城企联动”的方式,由城市出支持政策、俱乐部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央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共同带动足球场地建设和俱乐部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会开展体育领域“十四五”重大问题前期研究,聚焦足球发展重点难点,谋划体育全领域“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
昆山足球俱乐部和淄博蹴鞠足球俱乐部代表也介绍了俱乐部参与、服务当地城市或地区建设的经验。
“三箭齐发” 攻坚克难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表示,积极研讨中乙俱乐部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服务城市建设和发扬城市文化,当地城市如何更好地帮助和支持俱乐部发展足球运动、开拓足球产业和营造足球文化,这项工作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谈到中乙俱乐部发展困难时,杜兆才说,一是俱乐部运营成本总体较高,特别是在运动员工资、奖金、体育场费用、安保费用等方面;二是缺乏媒体资源,无法获得更多的宣传和报道,当地球迷、市场认可度低,影响俱乐部扎根城市发展进程;三是青训梯队发展受限。中乙俱乐部要至少建设U17、U15、U14、U13四级梯队,但目前其青训梯队组建中缺乏必要的学校支持和教育资源保障;四是足球场地、基地建设发展缓慢。
杜兆才指出,中国足协和地方政府按照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原则,将中乙联赛建设成为培养足球人才、培育足球文化、壮大足球产业的足球平台,发展成为凝聚城市力量、打造城市形象、宣传城市文化的城市平台,孕育成为尊重社会规则、发扬社会公益、贡献社会正能量的文化平台。为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资源,切实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责任,形成发展合力,开创中乙联赛健康、蓬勃、有序发展的新局面。
具体举措方面,他表示,中国足协将积极加强政策研究、扩大发展空间,大力推进中乙联赛的年轻化、本土化和城市化发展,走一条既符合国际足球发展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中乙俱乐部要在积极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切实履行服务城市的发展定位,通过青少年培训、群众足球活动和社会责任等工作提升城市文明、营造城市文化,每年要向所在城市提交俱乐部服务城市发展的工作报告和清单;中乙俱乐部所在城市可建立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制度,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保障中乙俱乐部长远发展,可通过出台当地城市支持中乙俱乐部发展清单,以减免相关费用、制定帮扶政策、指定公共服务购买等方式支持俱乐部发展。